上星期六的Art Workshop:Art is memory,2小時,除了分享了繪畫的點滴,還聽到很多故事。謝謝1a space 邀請參與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當代「藝述」普及計劃當中一個工作坊。
有一位叔叔帶來一張剛開幕海洋公園相片,雖然不知日後去留,但海洋公園確是童年及集體回憶。他問了我很多有關芝加哥駐留及香港做藝術的問題,離開時叫我日後繼續加油。
男生帶了一張名信片是他拍攝的舊課室,告訴我這村的村民都很溫暖,他把破爛風景都畫成粉色。
帶著帽子的他,相片是兒時與媽媽握緊數碼暴龍風箏,他把風箏畫在路上,一直放。
女生帶了一張兒時在舞台表演的相片,她說想成為表演者是由那刻開心,但現在到瓶頸,我叫她畫要放在房的當眼位!
很久沒見的她,努力把爸爸的笑容畫下;對面的夫妻畫下與女兒小時候的回憶,道女兒都沒有小時粘他們;頓時我就想起我父母,工作忙碌好像一星期沒見面了。
坐她身旁的一位說剛搬屋到沒窗的房,她很想念從前的房子,把從前房子的的美好以文字寫在畫布再塗上顏色覆蓋。告訴我:「不可以只想念從前」。
他們的分享都非常觸動。當然還有放閃的情侶,他們畫雙方的第一次約會地點,兩個海兩幅作品最後連在一起。還有三個月亮,可以在中秋節出post。(笑)
普及藝術的話,是大眾每人都可以創作,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!
#以回憶對抗時代